9月29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以“被预装的风险”为题对安卓智能手机里面大量预装软件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将近20分钟的报道。根据报道,当前智能手机软件预装问题突出,一部新手机中可能被预装三四十款软件并暗中运行,不仅会占用内存、消耗流量,还会给用户的财产以及信息安全埋下极大的隐患。而且,这些被预先安装到手机中的大部分软件是无法删除的。如果通过获得Root权限强行对其进行卸载,手机将可能无法保修。
10月13日,上述栏目以“我的手机谁做主”为题对手机运转软件现象进行了再一次的深入追踪调查。调查显示,手机软件的种种乱象仍未得到改善。
手机预装软件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为何始终难以解决?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解决?在10月10日召开的CIS数字论坛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律师就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利益链条阻碍乱象整治
360手机助手产品总监郭子文在会上表示,手机预装软件背后存在着利益链条。现在较同行的价格是,单台智能手机预装一个软件可以向软件商收费八毛钱到五元钱不等。此外,还存在靠预装在后面偷跑流量,或者扣费这样的行为来变相盈利。
山寨手机是手机软件乱象的重灾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金桥透露,国内有557家手机制造厂商,其中399家是有品牌的厂商。小规模手机厂商特别多,现在最严峻的是贴牌厂商,或者黑山寨,真正有品牌的厂商并不难办,关键就是那种无牌的、贴牌的。
预装软件可以,但要公平交易
尽管问题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手机预装软件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不应被一棒子打死。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谨防非黑即白的二元论的思维。
陈金桥即表示,对智能手机而言,软件即是它的吸引力所在,没有软件,将无法上手。只是要注意保证透明度、知情权,还要做到不捆绑,公平竞争,时刻自律。
知名律师邱宝昌则对手机预装软件提了几点要求:第一,要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包括,装了哪些软件、谁装的,有什么用,需不需要花钱等。第二,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可以自由选择是保留还删除相关的预装软件。第三个,要遵守公平条例,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两个方面。此外,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手机Root后即无法保修的问题,邱宝昌指出,这是无法无据的,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资深互联网从业人员、系统架构师腾志恒对手机预装这个概念本身做了反思。在他看来,软件预装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应该被反对的不是手机预装这个概念,而是一直以来普遍存在,只是随着移动终端的爆发,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的数字犯罪。广大用户的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制定法律法规保障行业发展
对于手机预装软件乱象,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从三个方面给出了解决建议。首先,要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以及一定的行业标准、规范,比如什么什么样的叫恶性软件,什么样的叫非恶性软件。其次,行业还需自律,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再次,注重社会透明监督。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法学博士丛立先则表示,从目前来说,并不建议大张旗鼓的进行造法和立法活动,因为手机还处在尚不成熟的阶段,下一步还会更新的现象出来。寄希望于调整基本的法律法规来改变现存状况是不现实的。
市场机制更加重要
随着手机预装软件乱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约束这一市场,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但事实上,法律、法规似乎并非解决这一问题的灵丹妙药。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崔国斌指出,知情权对于消费者而言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几十页厚的条款并没有多少消费者能花时间从头读到尾,更难以条条照做。他表示,相比于法律法规,市场机制可能是更重要。他以苹果为例指出,苹果就是一种机制,帮你把门,你只要信任他就可以了。市场本身会发挥出鉴定的作用。
在国内,显然360、百度、腾讯等对移动安全怀有觊觎之心者,都有可能充当把门人的角色。崔国斌认为,法律的管制更多的应是针对把门人的。在把门人的环节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那么永远都只能是黑社会。
相关报道:
- 科技产物高冷范?这些App也是讲情怀的2015-06-01
- 真人秀扎堆来袭 探秘明星爱用的APP2015-05-12
- 除了足记 还有哪些知乎口碑爆棚的app2015-03-18
- 手机APP广告价值崛起 传统广告主转向移动平台2013-11-25
- 手机App频繁更新背后猫腻:厂商为保持活跃度2013-10-30
本类最新
本类最热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