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通讯 > 业界 > 正文

联信永益半年亏损超4000万 联想投资或完全退出
2012-07-10 11:07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怡  我要评论()
字号:T|T

7月9日,联信永益(002373.SZ)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预计201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000万到4500万元。

而在今年4月21日联信永益披露的一季报当中,公司1-6月的预计净利润还是亏损2000万到3000万元,此次修正的预期亏损幅度比之前上升50%。

以下限4000万元亏损额计算,也比去年同期2684万元的亏损额增长了近50%。

与此同时,联信永益原第二大股东联想投资,在二级市场不断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票。记者统计后发现,截止到今年二季度,联想投资或已清空手中所持联信永益股票。

这家“永远受益于联想和电信”的上市公司,或许已经与联想无关。

上市即变脸

联信永益上市后的全方位变脸,A股亦罕见。

仅在上市10个交易日后,2010年4月1日,联信永益就因重大事项停牌。次日的公告曝出,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俭因涉嫌单位行贿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陈俭同时也是联信永益的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回头来看,他的“闪电”被拘还只是一个开始。

2010年9月3日,联信永益披露,陈俭的继任者——联信永益董事长、总经理彭小军因涉嫌单位行贿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两任董事长相继落马,联信永益的股价也随之大幅跳水,从上市之初的58元左右,3个月内跌至30元以下,如今更是在10元附近徘徊。

与高管“闪电”出事、股价快速暴跌如出一辙的是,公司业绩变脸的速度之快。

2010年上半年,联信永益上市后交出的首份半年报就出现亏损,净利润亏损674万元,与上年同期1531万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44%。

当年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是其大客户中国联通集团投资计划推后,导致联信永益北京地区项目延期,从而出现亏损。

继2010年上半年亏损后,2010年前三季度,联信永益又亏损1621万元。不过,2010年底,公司奇迹般扭亏为盈,净利润达2342万元。

2011年,同样的戏码再次上演,2011年前三季度联信永益亏损4926万元。但到了年报当中,联信永益再度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230万元。

此番,联信永益预计今年1-6月亏损4000万-4500万元,其在公告中解释,“本次业绩下调主要是由于受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公司主要客户项目投资规模压缩,重点项目拖延,致使公司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目标。”

这与两年前的解释如出一辙。风险已成现实,而新的盈利点仍未见动静。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券商计算机行业研究员均表示,已经没有追踪观察这家公司。

联想投资“撤退”?

上市之初,联信永益可谓备受各方青睐。

“主要缘于公司两个实力雄厚的股东方,一是联想控股旗下专事风投的联想投资;另一个则是北京电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电信投资’),系新组建的联通集团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计算机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股东方背景和党政通信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是当时联信永益的最大卖点。

上市之初,联想投资、电信投资分列联信永益第二和第三大股东,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分别为21.59%和19.04%。

然而,如今情况已变。

联信永益公告显示,2011年7月14日至22日期间,联想投资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42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4.99%。

本报记者查阅同期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信息发现,上述时间段内,联信永益的大宗交易买卖只有招商证券北京金融街证券营业部的6笔卖出记录,且总数正好为342万股,为联想投资委托卖出无疑。

仅一个月后的2011年8月26日,联信永益再度公告称,联想投资自7月29日至8月25日期间,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累计出售公司股份34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4.99%。

同样的,同时段内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成交信息显示了招商证券北京金融街证券营业部的342万股卖出记录。

经过数次减持后,截止到2011年年报,联想投资还持有联信永益262.6万股股份,占比3.83%,根据交易所信息披露规则,联想投资后续减持动作已经无须公告。

联信永益2012年一季报当中,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已无联想投资身影。而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信息显示,2012年3月12日至15日的4笔交易,卖方均为招商证券北京金融街证券营业部,且总数正好为262.6万股。

换句话说,联想投资很可能已经清空所持联信永益股票。

截至7月9日,联信永益报收于12.48元,下跌2.27%。这一股价,已处于其公司员工股票期权行权价16.43元的下方。

新闻热线:010-68947455

关键词: 联信永益 联想投资

责任编辑:任光飞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参与评论

科技视界

网站地图

牛华网

华军下载 | 牛华网 | 盒子 | pcsoft | 论坛

实用工具

关于我们 | 新闻投稿 | 软件发布 | 版权声明 | 意见建议 | 网站地图 | 友情连接 | RSS订阅 | 总编信箱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苏ICP备11016551号-2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1号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2012 newhua.com 牛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