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真正落实?
这并非是国内首次推行电话实名制。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提出实行手机实名制的规定。但截至今年3月,据工信部统计,仍有约2.8亿的用户没有进行实名登记。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当初虽然运营商营业网点的实名登记实现了普及,但书刊亭、小卖部、网络、个人等社会代理商,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了“漏网之鱼”。
而需求产生市场,在手机实名制上缺少规范的社会代理商之所以能存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户对于实名制能否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顾虑。
实名制是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从2010年起陆续开始对新入网用户实行实名登记。但最近这几年,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反倒呈上升态势。腾讯手机管家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受理的用户有关垃圾短信的举报数量将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
有分析认为,全面实施电话实名制固然重要,还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是实名制后的个人信息,反为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等提供“精准”便利,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而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顾虑也是实名制推行的主要障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表示,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电话用户实名登记顺利实施的基础。他指出,在管理制度方面,企业应当在岗位责任、权限管理、介质存储、安全防护等方面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严格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在技术手段方面,企业将进一步完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措施,建立事前防范、事中发现和阻断、事后溯源的技术手段,为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随着实名制的推行,运营商也纷纷针对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作了表态。
联通表示,为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包括严控接触用户信息的人员范围,涉及到用户信息的人员均签署协议;对纸质文档用户信息均存放于特定场所由专人专管。对于代理商,仅与签署保密协议的代理商合作,并向代理商提供电子实名客户端,用户个人信息通过客户端直接上传系统,渠道内不留存。
中国移动表示,将推动“金库模式”深化应用、加强客户信息模糊化机制应用、加强传输和存储环节信息安全保护等多方面的重点工作,确保全流程覆盖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但表态归表态,鉴于运营商此前在用户信息保护方面的“不良名声”,运营商能否切实做到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还需看其具体的行动。
《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中也对运营商的责任作了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保护用户提供的真实身份信息,对用户真实身份信息应当严格保密;当用户真实身份信息发生泄漏、毁损、丢失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结语:
诚然,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离不开运营商的支持与配合。但仅仅靠运营商的保证显然无法达到目的,这已被验证过多次。要想使实名制真正落实到市场还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正如知名评论员叶海波所言,不法分子最终忌惮的不会是“实名制”,因为很多实名制都没能遏制罪行的发生,不法分子忌惮的是严厉的法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不法分子的震慑作用远远大于“实名制”。
相关报道:
- 国家邮政局辟谣快递实名制 多家快递企业称将涨价2014-01-09
- 快递将推实名制:寄件人须提供真实地址姓名2014-01-07
- 手机座机上网卡今起实名制 新用户不实名拒入网2013-09-02
- 手机实名制今起实施 部分报摊暂停代售手机号2013-09-02
- 电话实名登记 无线上网卡首次纳入实名制2013-09-02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