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网间结算方案终于出台了。表明上看,新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改变三大运营商的利益格局,但归根结底是为了4G保驾护航。为了4G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竞争环境,网间结算方面或许还只是个开始。
一锤定音
高骥远
沸沸扬扬的网间结算方案一事终于有了定论。近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发布公告称,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对基础电信运营商企业公用电信网监结算标准进行调整。调整后,每分钟通话和中国电信及联通将较以往少付给中国移动三分之一的网间结算费用。
根据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中国移动的用户(不含TD-SCDMA专用号段157、188用户)呼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时,中国移动应向被叫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支付结算费仍维持每分钟0.06元。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呼叫中国移动的用户(不含TD-SCDMA专用号段157、188用户)时,主叫方归属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应向中国移动支付的结算费由现时的每分钟人民币0.06元调减至每分钟人民币0.04元。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相互呼叫时,双方仍按每分钟人民币0.06元进行结算。工信部将根据电信市场发展情况每两年评估一次上述结算政策并视情况适时调整。
中国电信根据2012年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估计该网间互联结算标准调整将使公司2013年的结算收入减少约5.6亿元人民币,结算支出减少约40.3亿元;而中国移动则根据上半年情况进行测算,按新标准公司上半年网间结算收入减少约43.1亿元,结算支付减少约8.4亿元。中国联通未做详细测算,只在公告中称,根据2013年的移动网间话务量、短信及彩信使用量变化趋势,预计上述调整将对其明年的盈利有正面影响。
事实上,对于现有的结算政策一直存在着争议,争议的焦点无非是“按资费不是按成本”、“如何从调整的角度去审视电信业利益格局”等,而每次重组或者发放3G牌照,网间结算政策就被推上风口浪尖,自1999年起,原有的结算办法也被修订了几次。
对于此次政策的调整,业界普遍对于电信和联通的2014年业绩看高一线。长江证券分析师认为,工信部此次推进网间结算政策落地,旨在对电信业利润格局进行重新分配,一方面削弱中国移动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利润水平。
长江证券还认为,网间结算政策的调整,将会“降低第三方民营宽带运营商网络租赁成本,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超额收益转移给民营宽带运营商,引导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宽带领域”。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政策的调整直接关系到电信、宽带费用的变化,而网间结算费用呈下降趋势也是必然,由此引起民资租用运营商网络和设备费用大幅度的降低。不过,宽带市场一直被认作是民资进入电信业的突破口,工信部后续通过下调骨干网流量结算费用,将会降低第三方民营宽带运营商网络租赁费用,而由此会导致电信业准入门槛的降低。
相关报道:
- 三大运营商再次齐换掌门人 市场格局难改2015-08-24
- 运营商渠道是否已成“昨日黄花”?2015-07-20
- 运营商的"提速降费" 为何让网友如此不满?2015-06-25
- 运营商边界漫游遭吐槽:宿舍走到食堂被收漫游费2015-05-22
- 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背后:利益分配格局难打破2015-05-20
本类最新
科技视界
要闻推荐
今日视点
热点专题
新闻图片
- 新闻排行
- 评测排行